她的“枝葉”仍繁茂——夏森老人的故事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S包養網站比較貧門戶

作者:

分類:

requestId:6871400a9eb7d6.60685023.

她的“枝葉”仍繁茂——夏森老人的故事-新華網

新華社南昌3月8日電 題:她的“枝葉”仍繁茂——夏森老人的故事

新華社記者張璇、李子包養

相隔數千里,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外事局研究員包養夏森,未曾踏足過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這片土地。而她卻因為一筆延續5年的捐款、上百封感謝信,與幾十位貧困學子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
“奶奶,您辛包養網苦了!您一定要保重身體,有機包養網會我會去北京探望您。”在萍鄉讀大學的胡偉軍在感謝信中這樣寫道。

2016年起,夏森將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200余萬元捐贈給江西省上猶縣、陜西省丹鳳縣的貧困學校。其中100萬用于設立“夏森助學金”,幫助學生們圓“大學夢”。

今年,夏森已97歲高齡。2月25日,在人民大會堂的主席臺上,她兩次想從輪椅中起身,領取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包養的證書……包養網這一幕感動了很多人。

“良種”開枝散葉

驅車約兩小時,從上猶縣城到達上寨村,需繞過一段蜿蜒的山路。車子幾經回轉,陡然下行,進入了一塊開闊的空地包養。可以看到農田與白色的房屋交錯,霧氣垂落包養網在山包養腳。這是西南林業大學在讀學生劉芃的家。

包養年前,剛得知錄取結果的劉芃接到了上猶縣教科體局的電話,通知他可以申請“夏森助學金”。那時,18歲的他就是繞著這樣的一段山路,獨自乘班車到達縣城包養網的。

2016年起,上猶縣教科體局每年對該縣的貧困大學生家庭情況進行調研,確定資助名單,符合包養資助條件的學生每年可以領到5000元。“目前,我們已累計發放44萬元,資助88人次。”上猶縣教科體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劉宗文介紹說。

方春香今年20歲,性格活潑,喜歡下廚。她常在社交媒體中發布她親手做的美食,這是她在外讀書時最想念的“家鄉味道”。2019年,方春香包養包養入山東財包養網經大學,是“夏森助學金”資助名單中的“好學擔當”。

“我向學校申請了助學貸款,去年還獲得了兩筆獎學金。”方春香說,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,她在周末會去兼職。“我希望能自立,盡量不靠家里。”她說。

今年寒假,方春香獲知了夏森的住址,“我打算做一些手工的小禮物送給夏森奶奶,”方春香說。

“暖陽”驅散陰霾

社溪中學距上猶縣城約22公里,是一所被無數愛心人士“光顧”過的學校。嶄新的塑膠跑道、寬闊的林蔭路、新式的廣播設備……一所偏遠山區的中學,在各類善款的支持下,為當地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。

學校會議室的墻面上,15筆總計超過60萬的善款來源和用途被標示得一清二楚。其中有一筆為63000元,正是夏包養森捐贈的“退休包養金”。

2014年,校長黃棟才調任社溪中學當校長,對當時的教學環境記憶猶新。“那時候,我們的播音設備還很陳舊,英語聽力還是教師們用手提式的錄音機播放。”黃棟才說。

后來,學校采購了新式的播音設備,學生們上下課伴著悅耳的鈴聲,跑步跟著振奮的鼓點,新包養成立的“童川廣播站”也成了熱愛廣播的學生們的包養網樂園。小小廣播散播著快樂與希望。

2包養0包養網16年9月,社溪中學寫了一封信寄給夏森,上面寫道:“尊敬的夏老,全校師生面對您的心愿,決心好好教書育人、學習向上,祝您健康長壽。”

夏日之下的森包養網

5年來,夏森對上猶縣的資助包養從未停止,而當地真正見過她本人的人卻為數不多。上猶縣教科體局辦公室主任羅學斌是其中之一。

2019年,羅學斌因工作原因到北京進修,他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工作人員包養網聯系,前往夏森家拜訪。

他記得,夏森的居所比較簡單,客廳擺放著大量的書。老人行動不便包養網,多是由保姆來照看,平時上猶縣的學生們寫給夏森的信,也是由保姆讀給老人們聽的。

交談間,羅學斌向夏森展示了手機中學生們的照片,并向她介紹孩子們獲包養網得了哪些獎學金,目前正在什么單位實習。“夏老聽包養網了很高興,點頭微笑,說‘好’。”羅學斌說。

2月2包養5日,羅學斌收看了全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,他發現了包養網一個令他驚訝的“巧合”——夏森頒獎時候穿的那件灰色西裝,與她在2006年去陜西丹鳳縣調研時穿的是同一件。

2021年,歲月的鐘擺已數過15個年頭,包養網夏森老人的初心如同她身上的這件灰色西裝一樣,依然質樸,從未改變。(參與記者:鄔慧穎)

TC: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